易联资本基于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的赛道布局和产业定位,2021年4月,易联资本投资病毒载体商业化制备的引领者“源兴基因”,此前松禾资本、长城基金、元生创投、东方汇富等国内投资机构对源兴基因进行了投资。
2020年11月25日病毒具有感染细胞,在细胞内进行复制和翻译的能力,因此,病毒可作为携带外源基因进入细胞内的高效载体。病毒载体目前被广泛应用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疫苗等突破性医药治疗中,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生物医药治疗产品陆续获得FDA和EMA的上市许可,使得病毒载体的需求与日俱增。此外,新型疫苗设计大多也以病毒载体为基础,已上市的病毒载体疫苗层出不穷。目前,全球新冠病毒仍在肆虐,各国争先研发新冠疫苗,基于成熟的病毒载体疫苗技术,多个新冠疫苗品种得以快速研发并顺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基因治疗越来越成为备受关注的创新技术。随着几个基因治疗产品相继在美国、欧洲获批,基因治疗进入飞速发展阶段,成为最具前景的生命医疗发展方向。据统计,到2019年8月,全球范围内在Clinical Trial网站上登记了3100多项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方案,有1400多项已宣告完成,400多项正在进行,还有近1300项已被批准或正在招募。美国FDA前局长Scott Gottlieb博士在2018年BIO国际大会上表示,预计FDA将在2022年之前批准40种基因疗法。在基因治疗中,70%~80%的治疗方案通过病毒载体完成。病毒载体是实现将治疗性外源基因递送至目标位点的关键载体,既可以直接作为药物进行注射,也可以作为药物生产的重要原料之一。
国内最早从事基因治疗研发的团队。作为递送外源基因的载体,病毒载体需要满足相关条件:能严格控制外源基因表达、实现持续且可控的治疗作用、具有靶细胞特异性、低毒副作用等。病毒载体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并且质量控制标准暂未规范,这与基因治疗对病毒载体质量(包括病毒滴度、残留物质)和用量的严格要求形成了巨大反差,因此,在体内基因治疗中,病毒载体是公认的一大挑战和业界的攻克方向,病毒载体的产业化也是阻碍中国基因治疗比肩美国的最大掣肘因素。从事基因治疗药物研发的多为科研机构和生物技术公司,而基因治疗从开发到上市的整个研发过程所涉及的大规模生产工艺的建立和优化则多通过外包完成。源兴基因长期为基因治疗科研机构及企业提供基因治疗药品临床前药学研究、临床样品制备等CRO服务。
源兴基因董事长周向军博士介绍,公司正在基于前期积累的超近百个病毒载体基因治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工艺,尝试输出CDMO、CMO等全产业链业务。
周向军博士是基因治疗领域的专家,曾留学美国多年。2002年周向军博士回国加入源兴公司。据周博士介绍,源兴基因实际上在近20年前就已经进入基因治疗领域,并自主开发两款基因治疗产品。“当时,伴随着国际上一些同类公司研发失败,基因治疗存在大量争议,很多方面都无法得到认可。”回想起2010年前基因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艰难探索,周博士仍旧带着感叹。在充满安全性和技术可行性质疑的大环境下,团队最终搁置了研发计划。“好在团队通过早期自主研发产品,对临床前基因治疗产品开发的完整过程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同时积累下足够的硬件条件,并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平台。”源兴基因的策略是紧跟国外最前沿的技术和最新进展,利用不同的产品对工艺不断摸索和优化,达到跟前沿报道中同样的工艺标准。
关于源兴基因
深圳源兴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家及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前身是2000成立的深圳市源兴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基因药物研发中心,专注于各类药用病毒载体的CDMO和CMO业务,包括IND申报和GMP生产,生产腺病毒、痘病毒、HSV,慢病毒,AAV,逆转录病毒等近十种重组病毒载体,广泛应用于基因治疗、病毒载体疫苗、治疗性疫苗,溶瘤病毒,基因编辑和各类细胞治疗等基因和细胞治疗产品,客户在研产品适应症覆盖新冠疫苗,罕见病,肿瘤,病毒感染,中枢神经疾病如老年性痴呆等各类目前缺乏有效药物的疾病.源兴基因在病毒载体基因治疗产品领域建立了一支集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专家、博士、科研人员组成的研究开发队伍。现有国际专家网络成员20余人,研发人员40余人,95%为本科、硕士以上学历。公司具有符合GMP要求的厂房9000多平米,能够满足病毒载体药物从毒种建库到细胞培养、病毒扩增、纯化、质检、分装全流程的药学研究工作,满足IND和BLA申报要求,承担药物临床试验样品的生产和上市产品的生产。